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上海雷磁自动进样器在饮用水安全常规指标检测中的实践与探讨

上海雷磁自动进样器在饮用水安全常规指标检测中的实践与探讨
更新时间:2025-09-17      阅读:60

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民生健康,《GB 5749-202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明确 106 项检测指标,其中 pH、电导率、余氯等常规指标需高频监测。传统手动进样存在效率低、人为误差大等问题,上海雷磁自动进样器凭借模块化设计与全流程自动化优势,成为水质检测实验室的关键设备,其应用实践对提升检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
雷磁自动进样器的核心优势在批量检测中尤为突出。以 ZDR-3 型系统集成的 SR-2 型进样机器人为例,其 112 位样品盘支持连续进样,配合扫码识别功能可实现样品信息与检测数据自动关联。在某市水厂月度水质筛查中,采用该设备同步检测 pH、电导率及溶解氧指标,单批次样品处理时间从传统手动操作的 4 小时缩短至 1.5 小时,检测效率提升 62.5%。设备的高精度特性更保障了数据可靠性,pH 测量示值误差仅 ±0.002pH,电导率误差≤±0.5% FS,远优于国标对常规指标检测的精度要求。

在具体指标检测实践中,设备展现出良好的适配性。针对余氯检测的时效性需求,自动进样器可实现样品采集后 15 秒内完成进样,配合电位滴定单元的 0.0001mL 分辨率滴定管,有效捕捉余氯浓度的细微变化。在水源水与末梢水的对比检测中,通过四通道平行滴定功能,同步获取 8 组平行数据,相对标准偏差(RSD)均低于 3%,解决了手动操作中样品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的误差问题。其模块化设计更支持功能扩展,当需新增 TDS 检测时,仅需接入电导测量单元即可快速实现参数拓展。

实践中也发现需优化的环节。高浊度水样易造成进样针堵塞,虽设备自带自动清洗功能,但仍需在样品前处理阶段增加过滤步骤;在低浓度离子检测中,样品交叉污染风险升高,通过延长清洗时间至 30 秒并采用梯度冲洗程序,可将交叉污染率从 1.2% 降至 0.3%。此外,设备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(LIMS)的对接需进一步完善,当前数据导出仍需人工核验,影响信息化管理效率。

综上,上海雷磁自动进样器通过自动化流程重构了饮用水常规检测模式,在效率与精度上实现双重突破。未来可从三方面深化应用:针对复杂水样优化前处理适配方案,开发智能清洗算法;升级数据接口实现与 LIMS 系统无缝对接;基于海量检测数据建立设备维护预测模型。这将推动饮用水检测向 “高效化、精准化、智能化" 转型,为供水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

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